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报名日前结束。不少考生即将开始紧张的考前冲刺复习。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首席同声传译译员于洋认为,考生要进行听力、记忆、笔记等三项训练。
对口译人员来说,听力训练非常重要。刚开始,考生可以听BBC英文广播,每次5分钟。听力训练时,考生要注意不能泛听,即一边听英文广播,一边吃饭或干家务等,而要精听,即集中全部注意力,力争听懂每个词,掌握每个词的发音规律,如果遇到不懂的词,哪怕外国人名,也要通过查字典掌握。听力训练时,各种题材都要涉及,英音、美音、东南亚音等不同地域的语音都要接触。刚开始训练时,考生可能会感觉很多词听不懂,没有成就感,但一定要坚持较长时间强化训练。这样每天练习三四个小时,坚持半年以上,听力水平就会从量变到质变。 听力训练可以增加考生的词汇量,但和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的方式不同。阅读可以扩充知识面和词汇量,但考生阅读时遇到的生词不一定要查字典,要尽量通过训练语感来揣摩其含义。有的考生通过背字典来增加词汇量,这种方式也不可取。从提高语言能力的规律来讲,可通过句意了解字意,而不是反过来由字意扩展到句意。 记忆对交替传译尤其重要。考生可从复述3分钟或5分钟的小段落开始,再逐级增加到10至15分钟的小段落。复述时,考生可先把握枝干内容,再慢慢深入到细节。考生要注意的是,用来训练的小段落,语言不可过于书面化,如果是用书里的内容训练,要事先改写成演讲稿的形式,使其更加口语化。因为书面化和口语化的文章句子结构和表达习惯存在明显差异,作为一种口译训练,考生就要用口语化的文章段落。 记忆训练时,考生不仅要注意题材多样化,更要注意段落或文章的结构也要多样化。另外,中英文数字的表达不同,考生对数字的记忆训练也要强化,最好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对数字英文表达的高度敏感。
笔记训练的重要程度虽不及前面两项,但对提高口译临场发挥也很有帮助。笔记是记忆的辅助手段,有极强的个性化色彩。一些培训机构推出的各类笔记法,考生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笔记符号其实是一种提示,比如,画“○”可以代表圆桌会议,画“□”可以代表国家,“田”字可以代表区域等。有的符号还可以表述一段意思。符号的含义体现在特殊语境下,有的人在结束口译工作后,回头翻看笔记,感觉不知其义,就是这个道理。笔记符号所代表的特殊含义,考生要在实践中了然于胸,比如一个特殊的符号代表一个国家,而不能在翻译现场临时再思考。
记多少笔记合适呢?考生要了解的是,口译中的笔记和速记是不同的。口译中的笔记是帮助记忆,而不是把所有的内容都记下来后再翻译。如何处理笔记多少和脑记多少的平衡,因人而异。有的考生笔记记得太多,等到要口译了,却发现读不懂自己的笔记内容,但笔记能帮助考生记下一些很重要的细节内容。所以,进行笔记训练的考生,要处理好笔记和脑记两者之间的关系。 于洋还提醒考生,口译只有通过大量实践才能积累经验,口译技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融会贯通。在校生由于做会议口译译员的机会较少,就更要增加实践训练,学习期间最好有一年多时间用于实践练 【已有很多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参与讨论】【对英语不懂,点击提问】【英语论坛】【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