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要特别强调:
- 不可互相嘲笑,只可以自我嘲笑。
- 维持不伤害自尊的气氛,让自己不合理的惧怕情绪宣泄。
- 教师可以带领先作惧怕的自我嘲笑,引发每一位同学参与。
- 教师结论时,要说明惧怕的非合理性和自我嘲笑的价值。
生命的关怀 其三是《生命的关怀》,当班上有同学或同学的父母罹难时,老师应将父母罹难的儿童列入个案辅导,并应设计一些团体活动,引导孩子产生水平思考,转移其哀思和伤痛。哀思和伤痛一旦陷入垂直思考,就会不断联想,作白日梦,孩子会更加孤立,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如果能转移思考的事件,做点别的事,参与团康、游戏等活动,则能转移原来困扰的思考线路,朝向具有积极意义的思路,这就称做水平思考。 行动(activating)会产生想法或信念(belief),想法引发出情绪的结果(consequence),心理学上称它为ABC理论,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适当的活动,带领班级活动,帮助孩子转移哀伤,这些活动例如:
- 把教学活动设计为团体活动,如表演、讨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等。(对于灾区转来的学生,更需采取合作学习,协助其适应环境和学习活动)
- 找时间作团康活动,例如歌唱、游戏、运动等。
- 在生命关怀的活动中,每个人讲一段祷词;祈求上苍的保佑(可依家庭不同信仰祷告),并祝福罹难者在精神世界安乐。
- 写一封信给在天之灵的罹难者,请他放心,对于父母罹难的儿童,全班同学都会跟他作朋友、帮助他、跟他一起玩,请他放心,并朗诵出来。
在教室里祷告、祈福、写信给罹难者,目的不是传教,而是要每一个孩子,依其宗教信仰,或想象的精神世界,让他们表露情感,透过写信和口头的祷词,让孩子们纾解情绪。念祷词和写给亡者的信,教师要举例引导儿童的重点是:
- 诚心的祝福罹难者,并说出自己会珍重自爱,创造光明的人生。
- 怀念往事的美好,并说出往事已成过去,自己会更努力向上,做个好孩子。
- 陈述感恩的心情和珍惜生命,并表达同学们会互相友爱、支持和合作;发挥慈悲和爱。
引导学生作《生命的关怀》不免触及宗教,但教师要严守宗教中立,不涉入宗教仪式,而只做情绪和情感的宣泄,并超然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做一个有爱有智慧的人。 班级进行祷词和宗教朗诵的活动,只能在孩子来上课的一周内实施,时间过去就失去价值,教师要特别把握其时效性。
个别辅导: 其四是《个别辅导》,当教师发现班上同学,有父母或至亲罹难者,要对孩子做个别辅导,建立彼此的依赖,了解他的心情和遭遇,给予必须的协助和安慰。 所谓个案必有其个别性和隐私性,除了辅导室指定的教师或级任老师之外,其他老师要表示关心或协助,应尽可能与负责个案的老师洽商,避免太多老师都找他个别谈话,否则会造成儿童的压力和困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已有很多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参与讨论】【对英语不懂,点击提问】【英语论坛】【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