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方向标英语网 >> 留学之窗 >> 世界各国教育资讯 >> 文章正文
英语搜索:
 
 最新英语            more>>
 推荐英语            more>>
 热门英语            more>>

中国留学生架起中外交流的桥梁

作者:stephen    文章来源:www.59edu.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3 【我来说两句

中国留学生架起中外交流的桥梁

对外开放的政策让中国人清楚地意识到文化大革命的政策是行不通的,中国人需要走自己的路,但也必须了解国际上的情况。

         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被称为“中国通”的赛奇教授(中)热情地接待了广州日报记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出国留学成为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潮流。青年人渴望走出去、渴望开眼看世界。

  当年的热血青年,今日已经成长为有担当的有为之士,百万“海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中一道靓丽风景。仅2006年,中国回国留学人员就达4.2万人,年增长率为21.3%。可以预测,未来10年,中国将迎来留学人员回国高峰。

  坦诚对话“尖锐问题”

  中国留学生就是桥梁

  托尼·赛奇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1976年,年仅23岁的他从英国前往中国学习,并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此后几乎每年都到中国学习考察。

  上世纪90年代,托尼·赛奇曾任福特基金会驻华首席代表。作为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和肯尼迪政治学院教授,赛奇是哈佛大学中国高级官员培训班的主要负责人,至今帮助培训了6期中国高级官员。他同时还是清华大学的长江学者。

  在哈佛大学这座拥有370多年历史的校园里,曾走出7位美国总统和43位诺贝尔奖得主。2008年6月的一个午后,当广州日报记者走进这座古老的校园时,眼前不时会闪现出一个又一个或活泼、或沉思的中国留学生身影:一股浓郁的中国气息,正在这座世界上最著名的知识圣殿上空随风飘荡……

  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被称为“中国通”的赛奇教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70年代我在中国谈论西欧

  所有的人都以为我在骗人

  谈起30年前邓小平提出的留学生政策,与中国结下30多年缘分的赛奇教授脸上露出感慨的神情:“邓小平说过两句话,我觉得都是对的。他说,你打开窗户,会有虫子飞进来,但还是会有好处的;他还说,可能会有人不回来,但只要有人回来,就是好的。我觉得他是对的,留学生政策的好处比缺点要多得多。即使现在有些人留在国外,但也还是和国内保持着联系。”

  记者: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不久便开始向国外大批派遣留学生,您觉得,这一做法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赛奇:我觉得,在最开始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让中国人看到了自己的国家的不足。上世纪70年代我去中国读书时,我身边的中国人根本不知道国外是什么样子。我跟他们说起欧洲的情况,他们都觉得我在骗他们。他们说工人都是受资本家压迫的,怎么可能会有自己的小车。

  对外开放的政策让中国人清楚地意识到文化大革命的政策是行不通的,中国人需要走自己的路,但也必须了解国际上的情况。这些学生出来后一边用功学习,一边也可以告诉国内的人国外是个什么样子。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一些事情在过去中国人觉得是不可能的,现在看到其他国家做得到,这些留学生就会想,为什么我的国家不能做?

  所以我觉得,留学政策对人的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可能要比具体的技术方面的影响更加重要。当然,这30年来,中国留学生也把许多最前沿的技术带回了中国。

  从过去读博士到现在念高中

 

[1] [2] 下一页

已有很多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参与讨论】【对英语不懂,点击提问】【英语论坛】【返回首页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英语图片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