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3.1 语篇教学法 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儿童正是通过对语言输入进行反复的推理,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而学习语言的;而不是通过简单的模仿和练习学会语言的。从阅读材料中发现语言规律正好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克拉申的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 语篇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原则在于阅读文教学应是课内外创设条件,让学生自我进行语言习得,把学生的自我习得和教师主导有机结合。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初步探测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或课文的语用功能,促使学生联系实际,确立阅读的目的和动机;接着指导学生浏览文章的标题、开头、每段的段首、文章的结尾,以便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宏观结构。其次,联系语境和文章的整体结构逐段分析课文。段落分析中肯定会遇到学生不认识的单词,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语境出发推测生词的意思。这也就是说,不是为理解单词而理解单词,理解单词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全文,为了语篇。最后,学生理解了每一段的大意,找出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和连贯,便可由段到篇建构起文章的结构网络,准确理解课文的宏观结构和中心思想。 语篇教学法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传统阅读教学法是先分后总,由局部到整体;语篇教学法则是先总后分再总,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这样,学生的脑子里就始终有个全局观,有种语篇意识。这种语篇意识的培养过程就是语言的习得过程。 3.2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原则是通过以课文内容为手段,学生以脑、耳、口、手为工具,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学生与课文的互动。 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到课文的思考中,产生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达成学生对课文的逐渐理解。 2.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是一种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实践性的最理想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交际性的活动,学生在讨论时能真正把语言当作交际工具来使用,在亲身体验语言的实践中求发展。 3.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条件和机会,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整个课堂互动中的疑问解答和促进学生学习上,而不是偏重于讲解。 讨论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1.发挥了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性。教师不再教死书,学生也不再读死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教师成为教学系统的倡导者和促进者,是重要信息的输入者和接受者。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了自信和学习的动机,也创造了开放式的课堂氛围。 可以说讨论式教学法完全吸收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精髓。它注重了外语习得的重要性,也兼顾了学习的必要性; 在强调语言输入的同时,也注重语言输出;在教学过程中也始终贯穿了创造较低情感过滤因素的原则。 3.3 交互式任务型教学法 交互式任务型教学法是要从教和学两方面着手,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从教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考虑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从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考虑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两个方面。 (1) 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设定,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采取相应阅读策略;可以综合运用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结合课堂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阅读教学。(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阅读材料的选择。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材料内容相对滞后,不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这就需要教师在让学生阅读经典语言材料的同时,补充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以保持教学内容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同时阅读的任务也应该尽量真实,向学生提供一些与现有知识有“信息沟”的材料,使学生不仅能接触课文中的一些经典篇章,又能通过英语阅读获得新知识,新信息,新语言,弥补自身某些知识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动能、兴趣,获得英语阅读的乐趣。(3)学习兴趣与情感需求。从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考虑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两个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情感需求。当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他往往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又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交互式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情感动机差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以及“一锅煮”的状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有很多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参与讨论】【对英语不懂,点击提问】【英语论坛】【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