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如何帮助震后的未成年人
不用多说,大家都能理解大地震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影响非常巨大。不过,随着未成年人的死亡概念的成熟度、认知水平的不同,不同年龄的儿童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大体上,未成年人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第一类:高中学生、初中高年级学生
【案例】一高中学生亲眼目睹了他的同学在一起事故中死亡的全过程。从此之后,他整日坐立不安,走在大街上担心空调掉下来,走在马路上担心汽车从后面撞上他,坐在教室里担心发生地震,回到家里担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家长发现后,对其进行打骂、批评。
通常高中生已经知道了死亡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死亡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上例中的这个同学的反应是因为他目睹了自己同学死亡的全过程之后突然真真切切地意识到死亡原来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出现的死亡恐惧症。除此之外,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会出现以下症状:
- 食欲、睡眠问题,食欲不振、腹泻
- 头痛、胃痛,不明原因的其他疼痛
- 注意力不集中
- 无助、迷茫
- 失去兴趣、冷漠、孤独
- 罪恶感、责备自己
- 对异性的兴趣降低
- 虑病症(不停地担心自己得了某种不治之症,并且由于自我暗示确实出现相应的症状。)
- 行为问题(打架、犯罪行为、引起别人注意的行为、退缩行为)
这类孩子的智力水平已经接近成人,解决他们心理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保证其身体、环境安全,预防潜在威胁,比如优先把他们安置在安全的环境里,优先保证他们的基本生理需要,让他们感受到有保证的未来。在此基础上,要特别注意:
第一,积极倾听。心理学上的积极倾听和我们平时说的听别人说话是不同的,我们大概可以说,中国的大人(家长、老师等)是很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倾听的。积极倾听的核心是以平等的姿态、鼓励对方说出真心话。倾听者要把自己的标准暂时放在一旁,不管你多么不赞同对方的意见和行为,都要无条件地接纳对方。
第二,通过倾听引导他们抒发情绪,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到灾难发生后负面的反应和态度是正常的、自然的反应,而不是糟糕的、病态的、愚蠢的、不坚强的表现。
第三,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退缩行为、疑病症、恐惧症时,不要责骂孩子,或者对他进行道德教育。
第四,相信大部分孩子自己有能力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要给他们时间、宽容和信心。当然,如果有持续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存在,及时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
[1] [2] 下一页 【已有很多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参与讨论】【对英语不懂,点击提问】【英语论坛】【返回首页】
|